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我想出國學芭蕾 該怎麼開始準備呢?

『我想出國學芭蕾 該怎麼開始準備呢?』(想到什麼隨時更新)

冬天到了 也是大家開始密集準備國外芭蕾學校甄試的時間了

很多同學對於國際學校的暑期營躍躍欲試
但該怎麼著手呢
<<以下的說明 都是以“芭蕾學校”還有“古典芭蕾舞團”為基準
其他如現代舞 或是現代芭蕾舞團,大學舞蹈系又有各種不同的狀況喔!!>>

首先 上網看 搜尋international ballet school (academy)
大部份的芭蕾學校是沒有直接接受學年班的甄試
所以在資訊上要看清楚是暑期或是學年班
一般是先考入暑期後
學校評估該生是否可以進入學年班

正式的芭蕾學校近似職業學校
適合以成為職業芭蕾舞者為目標的同學
芭蕾學校畢業後直接進入舞團為最理想的狀況 (想當然的難)

招收年齡9-18歲
“國際學生”的申請年齡,收費等等也會跟本國人不同
獎學金更是難得(比賽是爭取獎學金跟入學資格的時機,這是TGP邀請了那麼多學校的原因,但依舊包含了很多因素,都要非常努力才行)
少部分學校18歲以上有畢業生方案
但申請年齡上限大多為19歲
((所以TGP或其它提供獎學金比賽年齡限制為19歲,再大的年齡已幾乎沒有芭蕾學校可提供入學了))
(因為18-19歲是進入舞團的年齡,再大些也許有機會,
但差別在於同年齡的程度,
當你大學畢業23歲,
正規古典芭蕾訓練的人已經是群舞或是獨舞者了,
體力等等也不如19歲的旺盛,相對吃虧,而且很多古典舞團甚至有女生的年齡限制)
((男生在芭蕾的世界也有相對性的優勢,所以,爭取到機會或獎學金的男孩一定要加倍努力,不枉費擁有的幸運.但職業就是職業,就業時男生就會有能力與身高等等限制,但目前台灣男生應該不再有兵役問題 ,十二萬分幸運))

每個國家的學制也都不相同 歐洲 美加 都無法一概而論
18歲前大都是配合當地的義務教育進度,現在也很多人選擇online school ,像miko,
大部份芭蕾學校畢業時等同台灣高中畢業
也有些例外或是學制不同,
學校網站或網路都可以查得到

芭蕾學校不是只跳舞 書還是要念的~~
學制跟每個國家 學校的制度規定相關喔
千萬不要以為出國就不用念書了
而且如果連基本的英文能力都沒有
出國會加倍的辛苦
想出國的同學請現在 即刻 好好地加強語言能力
這是一定要的!!
留學一點都不浪漫,請大家要好好準備
無論心理 身體 技能 語言 還有家庭精神與經濟上全力的支援
無論去哪學什麼
留學都是筆高昂的花費

重點提示*每個學校的招收的年齡不同,近年許多國際學校又將國際生年齡往上拉,比如美國舊金山芭蕾學校國際生需要15歲才能申請,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學校是6年級可以申請,請務必在學校網站看清楚所有的國際生招生資訊

『 有哪些方法進入芭蕾學校呢 』

【1.參加學校舉辦的公開甄試】
(重點提示*所有學校正式的公開甄試,
無論是該校的國內考試或是海外
“一定”會公佈在學校的官網中,
如果不在官網上就不是學校認證的正式考試,
就像在台灣正式的學校不會有私底下的考試,而不經過公開考試的一樣,

國際芭蕾學校是十分正式的喔!

比如要進入美國大學就讀就一定要通過學校規定的托福考試(非社區大學)
英國的芭蕾學校現在開始有語言的考核規定,無法通過就無法入學,
沒有似是而非的傳說
一切都是公開的~

也因為招收國際學生需要核發學生簽證
沒有當地政府認可的規模與規定是無法給外國人簽證的!!
部分學校暑期營是以觀光簽證進入該國
但學年班跟舞團就一定要給予學生簽證或是工作簽證,

美國的簽證尤其昂貴又複雜,學校或舞團要有強大的移民律師和昂貴的費用,
美國移民局也可以任何理由不核發簽證,所以提醒各位要加倍注意關於簽證的問題)

【2 . Video Audition 影片甄試】
學校的網站上都會有詳盡的資訊
但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提供影片甄試
重點提示*
並且 請注意 每個學校的video audition的內容需求都不一樣
包含拍攝角度 光線 需求動作 長度都不盡相同
千萬要看清楚學校的說明
不然就白白浪費了每個學校影片甄試的50-100美金了
還有截止時間等等的規定務必留意
*是的 你沒看錯 “每個”audition是台幣1650-3300元
TGP提供10-12所學校的機會 ,美國的YAGP比賽是需要另外付費參加甄試的

【 3.參加提供入學與獎助學金的芭蕾比賽】
世界上所有大型的學生芭蕾大賽都是提供入學許可或獎助學金的,因為這是學生進入名校的管道,一個重要“被看見”的機會,
也是學校尋找好學生的時機~

而提供給職業舞者的比賽(19歲以上或有舞團合約者)就是尋找舞團工作機會,這兩者有些許不同~~
TGP就是屬於學生比賽,以提供名校的資格為比賽的重點
千萬別錯過了這難得的機會

補充說明
【甄試要準備什麼呢】
甄試的內容就是芭蕾基本課
每個學校方向不同,需求的學生不同,但基本功就是基本功
乾淨 標準 具有質感的基本功
好好的做好每個基本動作
以及音樂性 柔軟度 身材比例(是比例 不是高矮)身體協調性等等

所以怎麼準備呢
就跟 準備TGP 一樣 ,持續並有質有量的基本課才是芭蕾的基石~

總而言之
請大家務必看清楚學校網頁上的說明
學校一定會寫得很清楚關於他們的需求
一定要好好做功課
並且自己找資料 才能了解一切
語言是跨出世界的重要工具

祝大家順利~~~~~

台灣國際芭蕾協會
台灣青少年國際古典芭蕾大賽

(歡迎分享 謝謝大家)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蔡博丞

天生反骨蔡博丞 12月回台首演

舞壇新秀新銳編舞家蔡博丞近來獲獎連連,新作《Hugin/Munin》奪下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藝術節首獎。(B.DANCE提供)
天生反骨蔡博丞 12月回台首演
圖為演出畫面。(B.DANCE提供)
新銳編舞家蔡博丞2014年創立「丞舞製作團隊B.DANCE」,有意思的是,他都還未曾在台灣發表創團作,卻已接連2部舞作在國際舞壇輪番獲獎,包括去年獲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雙料大獎的《浮花》,甫在上個周末獲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藝術節首獎肯定的新作《Hugin/Munin》,10月,這2部作品將在加納利群島巡迴7場。
這一年來,蔡博丞在國外走闖的時間遠高於在台灣,他說自己一點也不感覺辛苦,「這就是身為編舞者該做的,因為一切理所當然,所以樂在其中。」另一方面,因為父親早逝,蔡博丞上了大學就得靠到處教課維持生活,早習慣奔波忙碌的生活步調,「與其說感覺辛苦,比較是感覺踏實,自己找路走、想辦法走,然後做想做的事。」
蔡博丞今年28歲,是左營高中、北藝大舞蹈科班出身,他說自己天生反骨,從小不喜歡讀書,只求低空飛過,除了四肢發達、會跳舞,可能也沒有別的長處,「當年我考上左營高中舞蹈班,大家都跌破眼鏡,怎麼還可能有學校念?但就是靠術科把難看的學科補回來啊。」蔡博丞笑說。
蔡博丞的身體質感好,技巧與情感也沒話說,編舞作品細膩、有人味,但他卻從來不是舞蹈科班師長們眼中聽話的好學生,「台灣的教育還是習慣要大家走在同一個調子上,對我來說,如果每個人都一樣,台灣的現代舞自然到不了新的地方,『聽話』,應該是用來規範自己,關於規矩、態度、守本分,但不是在藝術創作時聽話。」
這幾年,他遊走歐陸,見識了來自各國的舞團與舞者,更深信自己最初的想法。「台灣舞者的身體要再有個性一點!國外舞者的身體條件與技巧能力不見得比台灣強,但他們身上人的特質卻很清楚,像是西班牙有種慵懶的獨特身體感,美國雖然大粗大野,卻有種外放美感,那些身體感,某種程度也反應了每個地區的文化性。」
今年12月25日至27日,蔡博丞將帶著舞團回到台灣舉行創團首演,演出《浮花》完整版。他說舞團的未來發展將是一半時間在國外邀演、比賽,另一半時間留在國內創作與演出,「從事藝術創作,在還可以走出去的時候應該努力走遠、看得更廣,要看別人、要吸收知識,重點也是放下自己原本所學與所有的,用文化衝擊這種最快速的方式逼自己吸收,然後我會期待再度回到自己的土地、回到台灣。」(中國時報)
蔡博丞的《浮花》-獲得《第28屆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兩項大獎
台灣編舞家又在國際舞台傳來好消息,蔡博丞前幾天以《浮花》在《第28屆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奪得本屆大賽首設的《德國斯圖加特高堤耶舞團暨劇院製作獎》,並另奪《觀眾票選獎》,成為唯一囊括兩項大獎的獲獎者。
對蔡博丞來說,《浮花》的得獎具有不同於一般的意義,因為它不只是一齣舞作,更是他跟已過世的父親間的一種連結,一分思念、一個奮起力量的來源。
就像中元節放水燈一樣,《浮花》就是那盞水燈,傳達他對父親的思念;當水燈在河面上緩緩漂離、遠去之際,也往往能為他帶來再往前進的力量。
事實上《浮花》的創作概念即來自中元節放水燈,蔡博丞表示,一盞盞水燈在水面上看似一團團的光影,看著流水帶著數以百計的光影從眼前經過,那如幻影般的搖晃,讓他想起生命中父親消逝的回憶,似乎每個人的生命旅程,就像這河流,不斷地前進,卻也不斷地流失能量。
對蔡博丞來說,《浮花》記下的是每段人生旅程中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他相信,生命的安排自有它的道理。

這是一支雙人舞,幕啟時左上舞台女舞者圍著純白裙擺,搖晃著身體獨舞,神情時而驕傲、時而放縱,複雜的情緒在左搖右擺當中,如同種子發芽,身體逐漸膨脹,向外擴張,漸漸往天空蔓延,進而漂浮了起來。
演變是成長,也是進化,而過程則是漫長而痛苦。
兩位舞者間的碰撞、磨合,如同生命中的悲歡離合,總是交錯其中,傳達出每個人生階段皆有可能的瞬間改變,當彼此互相吸引時,則相互依靠;排斥,就必須學會放下,進而遠離。舞碼的結尾留下了一位被脫光衣服的舞者,來不及遮掩的驚嚇、錯愕溢於言表,燈光隨即暗場,僅留下了漆黑和在場的觀眾,蔡博丞想要以此為伏筆,表達出人看似華麗的外表,也許是由許多不堪回首的過程所堆砌出來的結果。
《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是一個專為年輕編舞家辦的比賽,規定參賽者年齡不得超過35歲。《德國斯圖加特高堤耶舞團暨劇院製作獎》則是今年首度設置的大獎,蔡博丞將因此獲得斯圖加特劇院2015年春季國際舞蹈節的邀演,以及安排其他歐陸巡演。
德國斯圖加特高堤耶舞團創辦人高堤耶表示,《浮花》是讓他眼睛一亮的作品,非常符合他正在進行的春季國際舞蹈節的策展方向,他希望蔡博丞在他劇院團隊的全力支持下,能在這個國際知名的舞蹈節中,成功詮釋歐陸版的《浮花》;他也相當讚賞年僅27歲的蔡博丞能有這樣的創意和大膽的想像。
(圖片及影片由B.Dance提供)

台編舞家蔡博丞 榮獲西班牙國際編舞大獎第一名
蔡博丞(後)在311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藝術節編舞首獎及獲義大利BALLETTO DI SIENA舞團製作獎。(取自文化部網站)
年僅28歲的台灣新銳編舞者蔡博丞,24日在西班牙布爾戈斯(Burgos)摘下第14屆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藝術節編舞首獎,並獲義大利BALLETTO DI SIENA舞團製作獎。
28歲台灣編舞者蔡博丞(右)榮獲2015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藝術節編舞首獎。(取自文化部網站)
28歲台灣編舞者蔡博丞(右)榮獲2015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藝術節編舞首獎。(取自文化部網站)
第14屆紐約暨布爾戈斯國際編舞大賽藝術節(XIV CERTAMEN INTERNACIONAL DE COREOGRAFIA BURGOS - NEW YORK 2015)是由布爾戈斯現代芭蕾協會與布爾戈斯市文化旅遊組織所共同主辦的世界型比賽,競賽項目有當代舞、街舞(Hip-Hop)、垂吊舞蹈(Vertical Dance)與噴畫塗鴉(Grafiti)。每位參賽者只能提供15分鐘以內,舞者人數不得高於8個人的作品參賽。
今年前往布爾戈斯參賽的12支隊伍,分別來自西班牙、匈牙利、法國、哥斯大黎加、德國、瑞典以及來自臺灣的蔡博丞。編舞者蔡博丞憑著自己的努力,在今年共311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編舞首獎,蔡以北歐神話-「福金和霧尼」作為舞蹈的編創概念,將兩位舞者化身為舞台上的烏鴉,相互依賴卻又獨立存在的福金與霧尼,巧妙地將武術的質感放進舞作,短短10分鐘的小品,充滿驚喜又技巧高超。
前馬德里國際舞蹈節的藝術總監Ana Cabo表示:「這是我14年以來看到最好的作品,所有的編創都使用的太巧妙,至今仍記憶猶新。」義大利錫耶納芭蕾舞團藝術總監Marco Batti更是直接頒發了舞團製作獎給蔡博丞,他說:「我看到了他的潛質還有獨特性,我正在安排2016年春季的節目,期待能夠讓博丞在義大利有個震撼性的製作產生」。
今年28歲的蔡博丞,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2014年底成立「丞舞製作團隊」,2014年曾在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中獲得「觀眾票選獎」及「斯圖加特・高提耶舞團製作獎」,並帶著作品巡迴於歐洲,足跡遍佈德國柏林、德國斯圖加特、捷克布拉格、西班牙布爾戈斯、香港、中國北京、中國廣州,2015年於台灣創團首演製作—《浮花》完整版,藉由讓浮花轉變的更加完整,作為一個獨立編舞身份的階段性轉換,預計12月25日至27日回台發表完整版。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芭蕾舞十二個基本動作訓練目的和要求

芭蕾舞十二個基本動作訓練目的和要求
demi plie (半蹲)

demi plie 的訓練目的和意義:它是一切基本技術動作訓練的基礎,貫穿於一系列基本動作之中,為其他帶有蹲性質的動作以及跳躍動作做好能力與方法上的準備。demi plie 主要訓練腿部肌肉的能力和後背的控制能力,訓練跟腱、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促進整個身體平衡與各部位的能力的增長,為更好地完成其他技術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demi plie 的要求:做蹲的時候,雙腿的標準外開度是180度,腳尖、膝蓋、跨、肩在一個平面上。由於每個同學的柔韌度、外開度等自身條件不同,所以在訓練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條件,在不影響身體垂直與保持腳的正確站立的前提下做到雙腿的最大外開度。 
動作過程中下蹲和伸直腿的速度要平均,人體平穩、後背垂直,腳掌平鋪地面,不要向前或向後倒腳。其中二位半蹲下蹲的幅度是膝蓋和腳尖成上下垂直線。二位和第三種四位的半蹲腳跟不離開地面。 

做蹲的時候,要注意對呼吸的運用,把握好了呼吸,動作才會更加流暢和舒展。一般來說plie 開始之前先吸氣,在下蹲的過程中緩慢地呼氣,隨著腿部的逐漸伸直再吸氣。 

grand plie(全蹲) 

grand plie的訓練目的與意義:grand plie 和demi plie 有同樣的訓練目的與意義,另外它是demi plie 的延續和發展。

grand plie 主要訓練腿部肌肉的能力和後背的控制能力,訓練跟腱、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促進整個身體平衡與各部位能力的增長。 
grand plie 的要求:同上做demi plie 的要求,另外在雙腿蹲至最深處時,腳跟不要主動推起。
 
battement tendu

battement tendu的訓練目的與意義:是芭蕾基訓中所有動作訓練的基礎與延伸,正確地學習與掌握它的規範性做法,可以為其他動作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battement tendu主要訓練腳趾、腳掌、腳弓、腳腕、跟腱等部位的關節、韌帶、肌肉等的柔韌性、靈活性和能力,同時鍛煉人體的垂直站立、穩定性、後背的控制能等,使腿部的肌肉群得到延伸與外開的鍛煉。

battement tendu的要求:動作過程中人體垂直站立,身體的重量平均分配在雙腳上,當動力腳向外擦出時,身體的中心微微移至主力腿。動力腿伸直,保持外開的形態,腳掌緊貼地面向外擦出,腳跟先離開地面,然後腳弓、腳掌一次離開地面,最後腳尖點地,腳尖向外擦出的距離是在兩跨保持穩定、水平、不移動位置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遠點。動力腳向主力腿收回的路線與過程按照出時各部位的運動順序依次反過來進行,腳收回至動作開始之前的位置。 

向前做時:腳跟先行,將腳尖留住,保持腳與腿部的外開形態,擦出至正前方的最遠點,這時動力腳尖與主力腳跟最外側呈垂直線;收回時腳尖先行,腳跟留住,將腳收回至動作前的位置。 

向旁做時:腳跟向前頂,保持腳與腿部的外開,擦出至正旁的最遠點,這時動力腳和主力腳在平行的“一字”線上;再按原路線將腳收回至動作前的位置。 
向後做時:腳尖先行,將腳跟留住,保持腳與腿部的外開,擦出至正後方的最遠點,這時動力腳尖與主力腳跟最外側成垂直線;收回時腳跟先行,腳尖留住,將腳收回至動作之前的位置。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 

battement tendu jete的訓練目地與意義:此動作主要訓練腳部通過向外踢出的力量與能力,通過這種擦地快速踢起的訓練提高腿部的能力與腿部的靈活性,為大幅度的踢腿動作以及大跳的腳步拋出打好基礎。 

battement tendu jete的要求:用腳帶動腿向空中踢起,要敏捷、有力而迅速地踢出與收回腳,胯部穩定,腳拋出與收回前不能忽略擦地的全過程。
 
battement fondu(單腿蹲) 

battement fondu的訓練目的與意義:主要訓練雙腳的柔韌性、外開與互相間的協調配合能力,​​鍛煉主力腿承受身體重量與重心穩定的能力,增強腰、背肌的能力,為以後大幅度的動作和跳躍落地時膝關節緩衝的能力打下基礎。 

battement fondu的要求:兩腿在同等外開的基礎上同時彎曲、同時伸直,伸直的動力腿要有無限延伸之感,動作過程中要細緻而緩慢,出後腿時髖部不要掀起。
 
battement frappe(小彈腿) 

battement frappe的訓練目的和意義:主要鍛煉小腿與腳部的靈活、敏捷,通過力度和速度的訓練加強腿部的整體外開性和肌肉能力,為以後小腿快速運動及小跳性質的動作打下基礎。 
 
battement battu(擊打) 

battement battu的訓練目的與意義:主要訓練小腿快速、靈活運動的能力,增強膝關節的靈活性。
battement battu要求:動作過程中雙腿保持外開,動力腿膝關節以上的部位不要晃動,腳腕繃緊;動力腿的膝關節要鬆弛,動力腳向裡向外拍打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路線要清晰。 
 
battement developpe(控制) developpe(原意:伸展) 

battement developpe的訓練目的與意義:主要訓練動力腿的外開與控制能力,鍛煉腿經developpe向外伸展的控制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主力腿與後背的能力。 
battement developpe的要求:動作過程中註意身體的垂直和重心準確,主力腿要伸直,主力跨向上提起,動力腿吸至膝蓋向外伸腿的過程要保持膝蓋的高度,腿在空中伸直不要晃動。
 
battement releve lent(控制) lent(原意:緩慢) 

battement releve lent的訓練目的與意義:主要訓練動力腿的外開與控制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主力腿與後背的能力,為其他動力腿在空中控制與運動的動作打下基礎。 
battement releve lent的要求:動作過程中註意身體垂直和中心準確,主力腿要伸直,主力跨向上提起,腿在空中繃緊不要晃動。 
 
grand battement jete (大踢腿) 

grand battement jete的訓練目的和意義:主要訓練腿部肌肉、韌帶的張弛,鍛煉腳經擦地迅速拋向空中的能力,提高腹背肌、主力腿的控制能力,為以後的大幅度踢腿和跳躍動作打下基礎。 

grand battement jete的要求:動作過程中保持身體的垂直、腿部的外開,主力腿的髖關節向上提起,注重腳經過擦地踢起、擦地收回的全過程。9、demi plie (半蹲)
demi plie 的訓練目的和意義:它是一切基本技術動作訓練的基礎,貫穿於一系列基本動作之中,為其他帶有蹲性質的動作以及跳躍動作做好能力與方法上的準備。demi plie 主要訓練腿部肌肉的能力和後背的控制能力,訓練跟腱、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促進整個身體平衡與各部位的能力的增長,為更好地完成其他技術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demi plie 的要求:做蹲的時候,雙腿的標準外開度是180度,腳尖、膝蓋、跨、肩在一個平面上。由於每個同學的柔韌度、外開度等自身條件不同,所以在訓練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條件,在不影響身體垂直與保持腳的正確站立的前提下做到雙腿的最大外開度。 
動作過程中下蹲和伸直腿的速度要平均,人體平穩、後背垂直,腳掌平鋪地面,不要向前或向後倒腳。其中二位半蹲下蹲的幅度是膝蓋和腳尖成上下垂直線。二位和第三種四位的半蹲腳跟不離開地面。 

做蹲的時候,要注意對呼吸的運用,把握好了呼吸,動作才會更加流暢和舒展。一般來說plie 開始之前先吸氣,在下蹲的過程中緩慢地呼氣,隨著腿部的逐漸伸直再吸氣。 
 
grand plie(全蹲) 

grand plie的訓練目的與意義:grand plie 和demi plie 有同樣的訓練目的與意義,另外它是demi plie 的延續和發展。
grand plie 主要訓練腿部肌肉的能力和後背的控制能力,訓練跟腱、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促進整個身體平衡與各部位能力的增長。 
grand plie 的要求:同上做demi plie 的要求,另外在雙腿蹲至最深處時,腳跟不要主動推起。 

rond de jambe a terre (劃圈) 

rond de jambe a terre 的訓練目的與意義:主要訓練髖關節的開度,鬆弛和穩定性,鍛煉腿和腳部的外開,通過腳尖在地面最大限度地劃圈訓練,使腳趾、腳弓、腳掌、腳背、腳腕的柔韌性和能力得到鍛煉,為腿在地面與空中大幅度的畫圈動作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準備,同時還能夠增強腰背肌的控制能力。 

rond de jambe a terre的要求:兩跨平行,主力跨向上提起不要晃動,動作過程中腳尖向外劃至所能達到的最遠點,繃直腿並保持外開,腳尖不要離開地面,腳尖之前、後四位時不能超越主力腳腳跟最外側的界限,動力腳經一位時腳尖打開,腳跟緊貼地面。 

rond de jambe en i air (空中劃圈) 

rond de jambe en i air 的訓練目的與意義:主要鍛煉小腿的靈活與敏捷,在提高身體各部位控制能力及腿部能力的同時使小腿及柔韌而富有表現力,使整條腿的外開得到鍛煉。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養兒育女/跳芭蕾的男孩

養兒育女/跳芭蕾的男孩

2015-05-12 08:57:09 聯合報 劉雲英(台北市)


跳芭蕾的男孩 圖/王孟婷

分享
舞台上的芭蕾王子踮起腳尖、輕盈滑步,旋轉再旋轉,然後躍起,兩腿在空中劈成一直線,高難度動作跳起來輕鬆自如。下個橋段是雙人合舞,節奏明快奔放,女舞者從另一端飛奔而來,他一個箭步完美承接,將她高高托舉起轉圈。

一曲舞畢,全場觀眾莫不報以熱烈掌聲,坐我旁邊的玫君好不得意,相信她心中一定吶喊著:「那個最出色的舞者是我兒子!」恨不得能讓全世界都知曉。

玫君說起兒子的習舞過程,自嘲像台灣俗諺──「豬不肥,肥到狗」。女兒從小對舞蹈情有獨鍾,舞蹈教室便成了她下課後的唯一去處,小她四歲的弟弟自三歲起就被安置在一窗之隔的等候室,獨自坐在沙發扶手上不吵不鬧,伸長脖子往教室裡看,常常看到睡著了,也不會從扶手上掉下來。撇開男孩在舞蹈界稱得上奇貨可居,這樣的好身手哪裡找?舞蹈老師認定這小子有潛力,再三遊說玫君,將他納入麾下。

兒子自此跟著姊姊一同習舞,成了陰盛陽衰的舞蹈班成員。九歲那年,初上場小試身手,僥倖得了全國冠軍;之後遠赴東瀛,拿下日本九州國際洋舞大賽民族舞蹈第三名。國中時因課業繁忙,讓他好一陣子不再與舞蹈為伍。玫君以為兒子和女兒一樣,對舞蹈半途而廢,誰料上了高中,兒子又迷上跳熱舞,廢寢忘食地苦練,手臂大腿均傷痕累累,讓玫君看了好心疼。

玫君的兒子大學考上物理系,但為了更專注投入舞蹈天地,毅然轉到舞蹈系。玫君雖感到可惜,卻也莫可奈何。兒子一心想成為專業舞者,轉系後果然如魚得水,在學期間得獎無數,退伍後更榮獲俄美基金會獎學金,到莫斯科舞蹈學院受訓,並參與國際舞團演出。現在他在高中舞蹈班任教,也常受邀表演。

「我可以一直、一直跳舞,都不覺得累。」深知兒子對舞蹈有著旁人難以理解的狂熱,玫君眼看是管不動了,只好放任他自由發展;看著兒子自己舞出一片天,她這個當媽的與有榮焉。「跳芭蕾的男孩就是帥!」玫君自吹自擂,一點都不謙虛。但誰說不是呢?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伍佰,走上街頭的Rocker!王者的攝影之道



13APR
2015
採訪撰文/林侑青  攝影/Hedy Chang  造型/關婷玉  妝髮/黃詠鈴

墨鏡,黑衣,吉他,是伍佰的關鍵字。可你未必知道,黑白底片,哈蘇相機,街頭日常,也是伍佰的一部分。睽違五年,伍佰推出第三本攝影集《伍佰•台北》,從八年來累積的一萬多張作品中,淘選出那些曾與他心靈產生共鳴的瞬間。

舞台上,伍佰在尖叫聲簇擁下登場,吉他狂躁行進,鼓點俐落跟隨,沿瀏海滴落的大顆汗水彷彿透著光;這是你和我一樣熟悉的伍佰,連拿維士比都帥得很厲害。舞台下,伍佰意外地沉靜羞赧,讀村上春樹,看駱以軍,酷愛史景遷,總隨身帶台黑白底片機出門,捕捉生活裡每個微小的相遇;這是我和你不太認識的伍佰,一個摘下墨鏡、直面觀景窗的攝影咖。

街頭教會你一切
 
第一本攝影書《伍佰•風景》,他拍北海道天地一片蒼茫的雪景;到了《伍佰•故事》,他將觀景窗對準行旅中遇見的人,解讀他們無聲的情緒。這本《伍佰•台北》裡,他的鏡頭更添柔軟與溫度,「這不是介紹台北景點的書,我拍照的當下都是我順道去工作、蹓躂、洗照片、見朋友;或是後台,通告現場,記者會;照片採順時編排,越前面越接近現在,讓大家透過這些照片看到我的生活,我的思考,時間的流動感。」他也特地拿掉「會侷限可能性」的文字,單純讓照片說話。
伍佰說,拍照並非為了留念,而是享受時光凝結之感,「我拍照是剛好對到契合的瞬間,這個我有感覺,我的心情讓我在那時按下快門,一定代表了什麼。」他拍高架橋,拍路邊攤,拍公園被遺忘的天使像,拍沿牆蔓生的公寓鐵窗;他也拍工作夥伴,拍明星好友,拍圍成一圈開心與他對拍的歐巴桑。他從不設定主題,有時甚至不看觀景窗,端賴一瞬的靈光,如同他喜愛的森山大道所說,「與其去思考攝影是什麼,到頭來街頭會教你一切。」

下港人在台北市
 
1992年,24歲的伍佰離開嘉義來到繁華的台北,推出第一張專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從此開啟台式搖滾浪潮。他的歌總能捕捉遊子心頭無以名狀的矛盾,一面愛城市的便利欣爽,一面「想到父母腳就軟」,即使學會隨城市吐納,潛伏其中佯裝無恙,但總在某個街角,某縷菜香襲來之際,被不請自來的鄉愁擊中,然後意識到自己人在他鄉。
這樣的情感也反映在攝影上,「我的家鄉是嘉義,因為小時的記憶都在那,人的存在是靠記憶累積的。台北是我的家沒錯,我對台北有居住的感情,我拍到最後發現,會吸引我去的都是跟家鄉產生連結的地方。比方說,小巷內雜亂的房子,沒有花園,牆上胡亂種些草啊樹啊,這樣的意象會讓我想起家鄉。」

我,就是音樂
 
曾經,伍佰在一篇短文中寫下:「我似乎總在逃避。從我的世界逃到另一個世界,從嘉義縣逃到嘉義市,從下港逃到台北市,從藍調逃到搖滾,從芭樂逃到電音。」當時的他高唱「就要發射太空彈」,曲風的劇變讓老歌迷錯愕,儘管明知他正試圖打破疆界,找到下一個出口。
如今,搖滾之王不逃了,他抱起木吉他唱〈無盡閃亮的哀愁〉,帶著見山又是山的篤定,融合各路門派的平衡。「音樂並不存在,因為我就是音樂。我本身就是一首詩啊,怎麼樣。我希望我的想法,透過我的手用吉他彈出來,它不需要像 Aerosmith、Bon Jovi,」他瀟灑地說,「照相也一樣,相機並不存在,我的眼睛看到什麼我就拍下來,我不要讓技巧阻礙我,所以不會去學打燈那些東西,我,就是相機。」
聽見了嗎?狂狷背後是鋼鐵的意志,理直氣壯的 hardcore,無論是音樂或攝影,都是從胸腔湧出的熱血,別無分號的純粹。貫徹「我就是我」的信仰,就是伍佰的王道。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有機體》

《有機體》編舞家Mourad Merzouki:擁有開放的胸懷,這是我的舞蹈與生活哲學


日前在里昂當代舞蹈雙年節(La Biennale de Lyon)中受邀為開幕演出的舞碼《有機體》(Yo Gee Ti),表演一結束全場觀眾立刻起立鼓掌歡聲不停,在當地獲得極大的肯定。《有機體》是由法國編舞家 Mourad Merzouki 帶領卡菲舞團(Käfig)與台灣中正文化中心舞團合作的作品,這支舞作結合當代舞蹈與街頭嘻哈,呈現出當代舞蹈的多元與趣味性。而 MOT/TIMES 法國外派記者也藉著《有機體》到法國巡演的機會,聯繫到極度忙碌的 Mourad Merzouki,與他暢談《有機體》的製作過程,還有他與台灣服裝設計師古又文、台灣舞者一同合作的經驗。
Mourad Merzouki 自小在馬戲團與拳擊中成長,他於街頭的嘻哈舞蹈中尋獲畢生的志向,當時才 17 歲的他便獲得里昂舞蹈中心館長 Guy Darmet 的賞識,雖然極早才華就獲得肯定,但他謙卑與柔軟的特質,讓他不斷的向前邁進,並成為今日耀眼國際的編舞家與舞蹈家。現年才 39 歲的他,已經擔任巴黎克雷泰伊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de Créteil et du Val-de-Marne)的藝術總監,並將嘻哈舞蹈帶入更具美學的形式與境界。今年與台灣兩廳院合作的《有機體》,受邀到里昂當代舞蹈雙年展中演出,獲得法國觀眾熱烈的喜愛,現正在德法電視台 ARTE 全程播出,明年將再度回到台灣巡迴演出,以下是與他面對面零距離的專訪紀錄。

    
    舞作 《有機體》(Photograph by Michel Cavalca)

Q《有機體》是台法合作的結晶請您跟我們更具體談論它的創作核心與根源?另外《有機體》中羊毛製造的服裝是來自於台灣新銳服裝設計師古又文的創作,從觀看他製作服裝的過程與和他互相交流過程中,是否改變您過去觀看人事物的方式?
 
A:我發覺設計師古又文的藝術世界著實迷人,當我觀看他的製作過程讓我收穫很多,他使用羊毛的手法相當奇特,在最初並沒有任何的形體下,逐步地編織出如「有機體」般的服裝,這對我來說實在非常有趣,更讓我因此想從他以羊毛編織服裝的藝術出發創作這齣舞碼,於是我先從認識他的服裝製作過程開始,觀察他如何以手勢與機器從線條編織出整個服裝的樣貌,而從中得到的許多觸動與靈感,深深地帶動並影響我的舞蹈創作,進而產生《有機體》整齣舞碼的編舞語彙與最終呈現的樣貌。

換句話說,《有機體》裡面主要以身體展現出設計師編織的各種手勢與運作的機器狀態,並交相串連,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故事」在裡頭,它談的不是設計師古又文或台灣的故事,而是以許多帶給我靈感的連續影像所連結出的舞作,用來呈現設計師古又文製作服裝與編織過程中他的手勢變化、以及機器的動態與樣貌。 

Q請問您在與不同國家的舞蹈家或舞團合作的過程中,如何橫越語言隔閡的障礙,並成功地開啟像與《有機體》台灣舞蹈家一起創作般,這類跨文化合作的每一個起步
 
A:舞蹈不似戲劇需要文字,因而會有其障礙,舞蹈來自於身體展現的語言,是可以共通的,這是它的優點。當我前往其他國家與其舞者合作的時候,字彙的使用並不在預計之中,共通的身體語言才是我們所使用的,這是舞蹈很大的優點。以和台灣舞者的合作為例,自始至終我們之間很少以文字交流,最多只以極少量的英文溝通,彼此之間以身體語言相互理解,也由於舞蹈深具這樣的優點,可以超越文化藩籬,讓我的舞蹈能見度在世界各地得以增加。

Q從此您對台灣人是否有不一樣的看法
 
A:在這個合作之前,我的確對台灣這個國家無所認識,經由這次的合作,發現台灣人以堅毅的意志展開雙臂迎向世界,同時盡力分享與展現自己的才能,並渴望得到認同,我深深地感受到台灣人這一面,這意味著台灣人不會畏縮,勇往直前,也不會帶給人拒絕感或距離感,同時我也感受到台灣人有著驕傲的另一面,接受人事物的同時,也很有興趣且以開放的態度認識它們。以合作的台灣舞者為例,他們來到法國演出,除了做好準備表演的工作,他們也抱持著想要認識挖掘法國文化的渴望,同時也擁有相當的自信,想要好好展現分享他們舞蹈的才能,我喜歡這樣的他們,在他們的身上,我沒有感受到異文化的無通與抗拒,同時台灣的行政與大眾都很熱情與熱心,台灣人對嘻哈與當代舞蹈如此成功地連結也得到很大的感動。

    
    舞作 《有機體》(Photograph by Michel Cavalca)

Q您總是說:「與他人的相遇是您靈感的泉源!」這樣的思考是否因為您的舞蹈來自街頭的緣故?
 
A:是的!從我在街頭跳舞開始就與社會中不同的社群與人們緊密不斷地有所連繫,對周遭總持有一定程度的注意力,也因而讓我一直擁有創作的渴望,對生活中人事物的關心,也讓我得以產生創作的想法與根源;更由於來自街頭,讓我對於在社會中可以尋得的定位與角色更感興趣,若我出身自舞蹈學院,內在的思考可能就會不太一樣。

      
     《有機體》、右 《Agwa》(Photograph by Michel Cavalca)

Q您出身自街頭舞蹈,但您的作品已獲得國際肯定,如舞作《Récital》在全球演出超過 600 次,而結合您過去經驗的Boxe Boxe》則讓人眼睛一亮,今年的《有機體》在里昂舞蹈雙年展中也有非常好的評價,什麼是讓您如此成功的動力呢
 
A:我所做的表演建構來自多元風格與不同音樂的混合,在影像方面,我做了很多的處理,也結合了其它不同藝術的風格,有音樂,也有舞蹈,最終觀眾所看到的是它的整體,他們因而較容易接受,甚至國際化。換句話說,我的舞蹈有著年輕活力的嘻哈語言,觀眾從中辨識到與當代舞蹈不同的部分,裡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舞台視覺設計與服裝等等,最後呈現出來的表演是平易近人的、更大眾化,而不是只屬單一類別或饒有定位於當代舞蹈的觀眾群,我所做的舞蹈誠屬於更廣泛的觀眾群,因而擁有更多更大的歡迎度。

      
    舞作 《Boxe Boxe》(Photograph by Michel Cavalca)
 
Q 事實上您所建構的舞蹈世界中的形式與美學都相當豐實並非如街頭舞蹈那麼簡單在《Terrain Vague》中您放入了一些劇場元素在《Tricoté》中您更加著重舞台設計,而舞者間的肢體表現也更具互動性與語言性,具有現代主義的色彩濃厚與深具幽默的舞蹈語彙,您的靈感來自何方呢?
 
A:我沒有既定的框架,喜歡嘗試新的思考,開發新的面向,就像在《Terrain Vague》中挖掘馬戲團元素,或在為小朋友製作的《Tricoté》中動物的運用,而《Boxe Boxe》就屬於比較個人的作品,是回到我的過去開發拳擊藝術的可能,嘗試讓運動、舞蹈與古典樂接近並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我知道如何讓來自不同故事的個體親近在一起,製造出有點超乎預期的效果,而不是除了嘻哈還是嘻哈,應該讓不同面向的事物相互滋長,而不是將自己只閉鎖在嘻哈的範疇內。
 
QBoxe Boxe》這齣舞碼中,您結合嘻哈與管弦四重奏,劇場表演與幽默,遊戲與挑戰,更在舞台視覺表現上做了顯著的對比效果,而《有機體》中,您以具強烈反光效果的黑色地面帶出您的舞蹈在舞台視覺上的效果,在這些歷程中,您是如何選取您想要的藝術表現與走向
 
A:事實上,我是就每個當時的機遇去取決每個舞碼的做法與走向的。以《Boxe Boxe》為例,當時我與弦樂四重奏的那 4 位音樂家相遇,和他們一起工作過一段時日,也對古典樂有興趣,雖然當時對古典樂的認識很少或沒有,我還是想做這樣的嘗試,《Boxe Boxe》正是來自當時的這個機遇。但現今和過去有些不同,自從我擔任巴黎克雷泰伊國家舞蹈中心的藝術總監,開始有多一些時間與財力,讓我可以行進到較遠處進行舞蹈的探索,包括舞台設計、燈光、服裝等等;在學習舞蹈之前,我在馬戲團學校學習如何巧妙運用物品進行表演,物品的運用至今在我的舞蹈中依然發揮很大的養分;且擔任藝術總監後,我也花了更多心力在舞台設計上,與更專業的團隊一起工作,也因此得以和弦樂四重奏做了那樣成功的演出,以及在《有機體》中,可以那樣精確地設計舞台,運用地毯、鏡面與其它媒材,將效果做全面的發揮,藝術總監這個身分為我的舞蹈帶來更多可能性。

    
    舞作 《有機體》(Photograph by Michel Cavalca)
 
Q在法國人們以「您的眼睛與您的身體一樣地敏銳您抓住一切、觀察一切、勇於嘗試一切、也從中活用一切。」這樣形容您,而您創立的卡菲舞團在全球 大洲不斷地有演出機會您對如此的表現擁有什麼樣的感受?
 
A:當然,我非常高興能夠向世界各地展現我的舞蹈,每當我與其他國家的舞蹈家一起工作的時候,同時也從他們的文化中攝取到許多的靈感,從中挖掘新的事物,讓我得以創作新的舞碼,這對我非常重要。以起源自街頭的嘻哈舞蹈為例,過去社會並不將嘻哈視為「一種文化」,僅只於「流行於街頭的事物」,如今在法國與世界各地得到認同,讓我感到欣喜與驕傲。

      
    舞作 《有機體》(Photograph by Michel Cavalca)

Q:在德法公共電視 ARTE 播放《Boxe Boxe的專訪中您談到拳擊藝術所帶給您的生活啟發,著實動人,您將之在《Boxe Boxe》中做了深具藝術性的呈現相當迷人。在此可否請您與台灣觀眾分享一些您的生活哲學?
 
A:我的生活哲學是「擁有開放的胸懷」。一位藝術家身段越柔軟,越懂得與人合作,對其他人事物越有好奇心,將更有創意,而我喜歡這樣的哲學觀。若每個人封閉在各自的文化中,只運用自己的經歷與故事,這樣將難以產生真正好的計畫,嘻哈的歷史雖然短暫,但也有 30 年的光景了,它的存在來自於其深具開放性與可以承擔風險的特質,而這正是擁有分享的哲學觀在其中。
 
Q可以和我們談談您未來可能的計畫嗎?
 
A:放假(大笑)!由於近幾年做了許多的創作,接下來 2012 至 2013 年之間,我渴望前往其它國度觀看一些其它不同的表演,好好自我充電一番,同時做一些與非洲和印度交流的小型創作,這類的小型創作一直存在在我的創作計畫中,接著計畫於 2014 年推出全新的大型創作;我也期待能繼續與不同國家、不是來自嘻哈舞蹈的舞者一起創作,也許是音樂或 DVD 之類的交相作用,進而影響我未來的創作也說不一定,目前確定的是我還沒開始著手新的計畫(笑)。

    
    舞作 《Agwa》(Photograph by Michel Cavalca)
編輯/劉宏怡

http://npac-ntch.org/program/show/2c908135331a35b201331f81ff260073?lang=zh
2012年兩廳院邀請法國明星編舞家穆哈‧莫蘇奇(Mourad Merzouki),與「台灣之光」服裝設計師古又文,「編織」出舞蹈、時尚與創意共同建構的當代城市面貌!

穆哈‧莫蘇奇為當今法國最閃耀的編舞家,2009年以36歲之齡,即與瑪姬‧瑪漢、安傑林‧普雷祖卡、喬瑟夫‧納許等法國舞蹈界重量級編舞家,同為法國19大國家編舞中心藝術總監。穆哈初次見到台灣服裝設計師古又文立體針織作品時,即驚豔地發現「編織」與「編舞」有著相似靈魂,他很快將「編織」發展成為創作概念,讓舞者身體化為織針,讓動作牽引看不見的線條,從起針至穿梭交錯,從規律到變形,從單音發展為多聲部賦格,由簡至繁,直至滿舞台奇異的肢體圖樣。

舞者也將穿上台灣設計師古又文特別開發的立體針織服飾,讓織品與舞蹈對話,打造出跨界閃亮的舞蹈新語言。穆哈說:「繁複服裝帶給身體動作的限制,促使我發展新的身體節奏。我希望在這樣的合作中重新定義舞蹈動作。」穆哈親選五位台灣現代舞舞者,與五位法國「新街舞」舞者參與本舞作。


藝術總監 / 穆哈•莫蘇奇
1996年創立廣受各大舞蹈節喜愛的卡菲舞團(Compagnie Käfig),2008年曾隨舞團來台演出Récital。2004年獲頒德國沃爾夫斯堡(Wolfsburg)國際舞蹈節最佳年輕編舞家獎(西迪拉比等知名編舞家皆曾獲此獎項的肯定),同年亦獲法國文化部頒給文化藝術騎士勳章。2009年起更受命擔任法國19大國家編舞中心之一 Centre Chorégraphique National de Créteil總監。 

服裝設計 / 古又文
曾於美國最大的國際服裝競賽 Gen Art 拿下前衛時裝大獎(The Design Vision of Avant-Garde),被台灣媒體稱為「台灣之光」。並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破界‧Breakthrough」服裝雕塑展,是第一位作品進入美術館展覽的台灣服裝設計師。

卡菲舞團 www.kafig.com

演出製作群
藝術總監暨編舞╱Mourad Merzouki
助理編舞╱Marjorie Hannoteaux 
燈光設計╱Yoann Tivoli
舞台設計╱Benjamin Lebreton
服裝設計╱古又文
舞者╱Kader Belmoktar, Bruce Chiefare, Sabri Colin, Erwan Godard, Nicolas Sannier、甘翰馨、吳建緯、高辛毓、陳宏菱、謝宜君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小P的思考 (01)

小P的思考 (01)

上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的想法
PO出來給大家一起想一想

----------------------------------------------------------
在學舞的過程中
都會碰到有些動作 你學過 你覺得你會了
然後有些動作 你沒學過 你不會
這時候同學最容易發生一個現象就是 想學新東西
然後默默把學過的東西 放到 "那個我會" 的一區
整堂課注意力就會在新東西上
然後 "那個我會"的東西 就這樣被忽略
到了下一堂課
你會發現 又有一些新東西
還有一些是上次學到的新東西 但 它也被放到 "那個我會" 裡面了
慢慢的 "那個我會" 裡面 充滿了 很多頂多認真練習跟思考過90分鐘的東西
然後過了一年兩年 遇到瓶頸 覺得自己基礎不好
都是因為 每次的學習跟練習的想法 就不對了

所以 請把 "那個我會" 裡面的東西 拿出來
想一下這些東西的
軌跡/肌肉/力量/律動/節奏感/加速度/時間/感覺/切換/音樂性.....等細節
然後 狂練一下
這些東西才有辦法進入 "那個我跳的還OK" 的一區

現在想想看 自己上課的時候 除了新東西當然要學
但 是不是該分一些心力 給已經會的東西
觀察老師哪邊做的細節 自己沒有注意到
然後要有這次一定要比上次學的時候做的還要更好的心態

檢視一下 自己的"那個我會" 還有 "那個我跳的還OK" 裡面
到底有多少東西呢?

當然 還有 "那個我跳的蠻好的" 還有
"那個我會應用" "那個我用的很好" 這些區域
-----------------------------------------------------------------

"那個我跳的很帥" 就要看長相了
只要看-------裡面的東西就好